银龄榜样|廿载公益路,书写不老传奇!
日期:2025年05月11 日
浏览量:119
临平绿城大爱天下颐养中心居住着一位“宝藏家人”——亭趾实验小学退休教师孙文定老师。退休后,她始终以“老有所为,余热生辉”为信念,在公益领域深耕不辍,用行动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。二十余载公益路,孙老师先后被评为“临平区优秀巾帼志愿者”、“爱老助老最美长者”、“最美运河人“等,2025年3月,被临平区授予“美丽临平人”称号。运河街道的土地上,深埋着马灯、龙灯、火狮、高跷等非遗瑰宝。孙老师主动肩负起民间艺术与非遗文化的挖掘重任,走街串巷采访记录,耗时数载写下100余篇调研文章,为街道非遗文集的编撰奠定基石。她更亲自挂帅,从零组建“运河马灯队”:自选曲目、编排舞步,将传统民俗与时代韵律巧妙融合。如今,这支队伍足迹遍及杭州、临平、良渚、桐乡等地,在运河鱼羊节、民俗踩街等大型活动中惊艳亮相,让古老非遗在新时代绽放耀眼光芒。面对运河农村地区文化生活的匮乏,孙老师化身“文化使者”:夕阳西斜时,她带领村姑们在广场起舞,从广场舞到健身操,吸引四方村民踊跃参与;随着队伍壮大,她相继组建舞蹈队、门球队、嗒嗒球队,更将剪纸、米塑等传统技艺倾囊相授。“艺术不分年龄,快乐没有边界。”在她的努力下,曾经寂静的村落洋溢着歌舞与欢笑,村民们在运动与创作中收获健康,更找到了精神归属。入住绿城颐养中心后,孙老师将公益热情延续至养老生活:在活动专员小吕的协助下,她开设“福节课堂”“剪纸工坊”,用指尖技艺串联起长者间的情谊;面对初入颐养的长者因不适应而产生的焦虑与矛盾,她以“第三方视角”耐心疏导,用“宽容、平衡、感恩、善良”八字箴言,引导长者在集体生活中发现乐趣,驱散孤独。此外,她常赴亭趾社区茶楼,与长者分享健康知识,用温暖故事传递“乐享夕阳”的生活哲学,成为大家口中亲切的“孙老师”。从三尺讲台到非遗田野,从乡村广场到颐养社区,孙文定老师始终以行动践行着“退休不褪色”的人生信条。她用100余篇非遗文稿守护文化根脉,用一支支队伍点燃乡村活力,用一堂堂课程温暖长者心灵,更用无数个日夜诠释着“老有所为”的真正内涵。如今,在临平绿城颐养中心,孙老师的故事仍在续写。她说:“公益不是牺牲,而是与更多人共享美好。”愿每一位长者都能如她般,在颐养时光中找到热爱,让银发岁月闪耀别样光芒!